64 🌿 緊急回台灣一週,好多傷的情緒,以及意識到自己與原生家庭的不同

把生活寫成信給你

嗨,親愛的 Reader

最近的你過得好嗎?

剛結束在南法普羅旺斯為期兩週的公路旅行,兩天後馬上又踏上飛機飛回台灣,仿佛在體驗空姐的生活。

從紐約到台北,總共飛行時間 16 小時 15 分鐘,以前很喜歡長途飛機,但年紀越大越覺得難熬。

隨著年紀增長,也越感受到調時差的能力不如二十幾歲的自己。像這樣相差 13 小時的距離,擔心抵達後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習慣。

這次回台是幾天前臨時決定,主要是為了回去看因為癌症病危的阿公,希望能見他最後一面。

心中也掛念著我爸與阿嬤,在我的印象中,我爸與阿嬤皆是心思細膩、多愁善感,希望能在這相對困難的時刻,能帶給他們一些陪伴與支持。

🌿 🌿

今天早上一下飛機,就搭機捷到桃園高鐵站,一路南下到嘉義,接著與家人會合,前往嘉義長庚醫院,探望在加護病房的阿公。

看著阿公帶著氧氣罩,身上插滿管線,呼吸與說話都吃力,很令人心疼。爸爸說阿公一直喊痛,因為癌細胞擴散到身上許多器官,嗎啡劑量已經打到很高,仍然在痛。

我握著阿公的手,告訴他我是誰、我來看他了。一邊在內心默默送祝福:願你內心平靜、願你沒有痛苦...。輕輕問阿公有沒有什麼心願、有沒有什麼想見的人、想說的話。

阿公的狀況已經無法治療,只能勉強延長生命一些日子。但延長的這些日子,阿公全身都痛,只能一個人躺在加護病房,每天探病的時間只有一小時。

想起我之前手術一個人待在加護病房的經驗,那種孤獨與絕望感,我感到相當痛心。

不禁在想:在人生的最後,阿公希望這樣過嗎?用機器延長他的壽命,是為了他,還是為了留下來的人?阿公捨得就這樣離開嗎?這是誰可以做的決定?

這些問題,因為我的身份角色,並不適合回答。

但我知道我希望阿公能少一點痛苦、少一點遺憾。我也知道如果是我,我會希望大家尊重我的意願與決定。

探病要結束前,我跟阿公說:你是最棒的阿公了!

🌿 🌿

這一趟回來台灣,因為時差關係,腦袋常處於昏沈的狀態。也因為面對生離死別,常常出現許多情緒。

回到雲林阿嬤家,看見家裡四處都有阿公的影子,阿公的茶具、寫著阿公名字的藥袋。

我想,這是最令人難受的其中一部分,雖然這個人即將離開,但原本的環境卻到處都是他的影子,提醒著你他已經不在的事實。到底該如何處理這些東西才適當?

看著阿嬤,想到她即將要失去陪伴自己生活好幾十年的伴,我的心又再次揪了起來。

面對這樣的失去,是多麽孤單又困難的過程。

我想起了 P,我已經如此習慣有他在的生活,如果有一天他離開了,我該如何獨自生活下去?

也想起了已經去當天使的狗胖胖,那時候面對他的離去如此痛心,但現在想到他是會微笑的,或許我們不可低估人的韌性與恢復力,但也或許,生命中有些失去,會讓你再也找不回那些曾經是你重要的一部分。

🌿 🌿

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一個人住在外面,已經很久沒有回台北爸媽的住處,這次回台灣在家裡住幾天,看著這個家,心裡有許多感慨。

結婚後,我對「家」的定義已逐漸不同,那個最讓我感到安心與自在的地方,從原本的原生家庭,逐漸轉移到了我與 P 新組建的家庭中。

環顧著家裡的擺設細節,我能看見自己現在之所以為如此的線索,但也看見了長大後因著建立自己的價值觀,對於家的佈置所做出全然不同的選擇。

我們無法選擇要出生哪一個家庭,不得不在成長過程中,吸收著這個家帶給我的影響,可能是養分,也可能是傷害。

而人如果要發展成獨立,需要與原生家庭先有心理上的分開,透過選擇長出自己的模樣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。

當然有一部分會受原生家庭帶來的觀念影響,但也有另一部分,可能是如此的不同,甚至相衝突。但重要的是,這是我自己決定要長成的摸樣。

這次回家,我深刻感受到現在的我,就如同已經創建了自己之後,再回到那個曾孕育我的地方。感激它曾帶給我的庇護,但也清楚,這裡已經不是最適合自己生活的地方了。

這樣的不同,也反應在如何面對生離死別之上。

但不同終究不等於不對,我尊重他們所做出的選擇,但心裡知道,如果是我,我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決定。

你呢?你也有相似的感受嗎?

(這是兩分鐘的思考時間)

🌿 🌿

今天的信就到裡裡告一段落。

敲打信的時候,腦袋仍然有點混沌,謝謝你閱讀到這裡。

願我們都能在變動的時刻,好好照顧自己。

我們下一封信見 :)

真實小姐 Sophia
到這裡找我:​網站​|Instagram

▬ 歡迎回信給我,把我的信箱當作你的樹洞,我會不定期回覆給你 ♥︎
▬ 喜歡今天的信嗎?你可以​單次贊助​協助我分擔電子信系統的費用 (​美金請點這裡​)
▬ 漏掉之前的信件嗎?歡迎​點擊這裡​閱讀

somewhere around, Brooklyn, NY 11231
Unsubscribe 取消訂閱 · Preferences 偏好設定

真實小姐 Sophia

嗨,我是真實小姐 Sophia。三十歲從品牌行銷轉職成為一位藝術治療師,目前在紐約工作,同時提供線上療癒服務。願能陪你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,練習放下完美,擁抱真實的自己。填寫 email 訂閱免費電子信,我將用文字陪你覺察與療癒自己 ⬇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