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實小姐|真實電台

相信真實的故事能帶來力量,陪你練習從自我批判走到自我疼惜 🌿 【把生活寫成信給你】雙週電子信:偶爾一封真實的文字,陪伴正為生活努力的你。填寫 email 訂閱

Aug 16 • 1 min read

53 ⊹ 關於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需承受的代價


嗨,親愛的 Reader

你最近好嗎?

這兩週我與 P 還有毛毛,一起嘗試了好多第一次。第一次帶毛毛公路旅行、第一次帶毛毛住森林裡的小木屋、第一次帶毛毛坐火車到波士頓小旅行。

除此之外,在家附近找到一家很喜歡的瑜伽教室,於是成為會員,期待之後規律的瑜伽與冥想練習。其實一直都想在美國找一間瑜伽教室,延續在台灣的練習,結果在一年後才實現這個想要。

似乎一直到現在,我才有真正在美國生活的感覺。開始參加社區型活動、找到與新朋友的相處模式、更熟悉住家附近的街區巷弄。有時候會覺得有點晚,怎麼一年了才真正「在地化」。

但回頭想想,或許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,也是最完美的時機。

一邊適應全然陌生的環境、語言與文化的時間,一邊承受龐大的課業壓力,之後耐心陪伴自己休息與充電之後,才慢慢找到與這塊土地、這個社區連結的方式,也真正從觀光客變成當地人,對於景點餐廳已不再渴望,喜歡在家下廚、到家附近的咖啡廳工作,散步在有生活感的巷弄,就如同在台北的生活。

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要急著完成某些事、達成某個狀態。這個時代,人們總是慢不下來。

但生命有自己的步調,該來的會來,該慢的急不來。有一天回顧,才發現每件事的發生,其實都在最適合的時機。

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?

或你正在期盼著某件事呢?

你願意相信生命會用自己的速度,帶給你你所盼望的事物嗎?

(這是兩分鐘的思考時間)

⊹ ⊹ ⊹

今天這封信想聊聊關於「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」。

我很幸運,伴侶 P 與我的價值觀以及理想生活模樣相近,所以我們很少針對此爭論。

我們都還不想定下來,想要到世界到處看看、體驗不同的生活模式,我們很常會反思「生活真的只能這樣嗎?」然後一起想像與上網查找不同的生活樣貌,我們也都喜歡狗,雖然狗狗是一大責任與麻煩,但我們都還是選擇了有狗陪伴的生活。

我們討論著等我畢業,是不是想要繼續待在紐約,如果不是紐約,那我們下一站想要去哪裡。我們上網看數位遊牧的資料,研究對數位遊牧友善的城市排名、對寵物友善的城市排名,也研究著不同國家簽證取得的容易程度、生活成本與國際化程度等等。最近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泰國與澳洲在我們的首選名單上。

我們也開始研究其他人如何帶著狗狗在不同國家旅居與工作,如何運輸狗狗到不同國家、需要提前準備與注意的事項等等。

討論這些總讓我們感到興奮,我們期待著未來的冒險、不同的可能、全新的體驗,而且重點是,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一起,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。

⊹ ⊹ ⊹

不過這樣的選擇,也需要承受一些代價。

最近讓我感到壓力的,是 P 爸媽對我們的期待。從他們的言詞與分享的內容中,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我們能夠「成家、生育、安定下來」這種傳統對孩子期待。

例如分享狗狗的照片,他們會半開玩笑說照顧小狗是在為養小孩做準備,他們會在電話中娓娓道來為什麼生小孩很重要,或是傳關於在美國生小孩努力工作買房的影片。

對於他們的言行,在我的觀念裡,因為他們不是我的父母,所以我一律不給予評論,而是交給 P 去應對。P 很貼心,他盡可能不讓我感到壓力,總是讓自己來扛這些壓力。

這時候就需要練習「課題分離」、練習劃心理界線 (boundary)。爸媽對我們的期待是他們課題,我們不需要把他們的課題放在自己身上;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選擇,我們可以也應該要為自己選擇,而非讓父母的期待凌駕於我們之上。

但另一方面我其實心裡知道,因為我們的選擇,他們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失望與調適。而因為我跟 P 都是在乎他人感受的人,尤其是我們在乎的人,所以他們失望,我們也會感到難受。

⊹ ⊹ ⊹

除此之外,在職涯選擇上也需要不斷跳脫傳統的框架。比起找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,我們更在乎這份工作是不是能讓我們保有遠端的自由,以及花時間研究各國簽證、報稅、勞健保等問題。比起思考存錢買房,我們更在乎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、實踐極簡生活,以及世界各地的租房行情與生活品質。

在心理上,我們需要克服不斷改變所消耗的心力、花額外的時間查找與研究相關資料、練習不斷說再見以及融入新環境、習慣周圍的朋友比較少人能夠理解這樣的生活選擇,以及之前提到的,讓家人失望或困惑的壓力。

最後,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在旅居世界的過程中,仍一定程度的照顧到家人的需求、履行作為子女的責任。父母不會一直健康有能力照顧自己,仍然有一天,我們需要回到台灣,提供我們的陪伴與照顧。這也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壓力,或許未來這五年十年,會是我們最自由的時候也說不定。

⊹ ⊹ ⊹

每個選擇都有代價,沒有完美的最佳解,只是看你的選擇所帶來的價值與代價,是不是你真心想要以及你願意承擔的。

我想做一個成熟的大人,就是能為自己選擇,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
不管你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是什麼,我認為只要那是「屬於你」的選擇,那麼都很好。而做了選擇之後,也不代表就不能改變。

我在做諮詢的時候,很多人常問我,要如何知道自己真的喜歡那個?我的回答通常都是:你需要真正下海去做。唯有做了選擇、真正行動,你才知道那是不是你想要的。如果是很好,如果不是,那也很好,因為你知道了,不遺憾了,然後就及時調整。

不需要用社會的速度來衡量你的人生,所有人的終點其實都一樣,那就是死亡。問題是:我們希望在死之前,能如何活著?

⊹ ⊹ ⊹

我想,今天的信就到這裡告一段落。

願你能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,如果沒辦法也沒有關係。

別忘記,每件事的發生,或許都會在最合適的時機 :)

那我們下一封信見囉!


相信真實的故事能帶來力量,陪你練習從自我批判走到自我疼惜 🌿 【把生活寫成信給你】雙週電子信:偶爾一封真實的文字,陪伴正為生活努力的你。填寫 email 訂閱


Read next ...